花雨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缀画小说babelo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实上,目睹李思诗从新人崛起到成为传奇巨星的这一代青少年,大多都是时代发展时期的一场阵痛。
生于长于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早早跟随着父母的脚步,小小年纪就南下北上打工,成为社会发展的奠基石——这样的一代人,他们没有美好的童年,也没有美好的青春,有的就只是工厂厂房里狭窄的一片天地,束缚着这些年轻的灵魂。
过早地承受生活的磨难,为了维持生计维持家庭省吃俭用,都只为过年回家的一趟“风风光光”、“衣锦还乡”。
唯一能在他们灰暗的青春里燃起一抹光的,也就是从港台传来的那些影视和音乐作品,带领他们的灵魂遨游广阔无垠的世界,暂时摆脱苦难人生的束缚。
至于那些故意将自己装扮得与众不同的“F主流”、“杀M特”模样,更是这群年轻人唯一能放飞自我的唯一解脱——他们这些人,除了这身奇奇怪怪的装扮,其实什么都没有。
没有人会在他们的角度上理解过他们的想法,大多数正常人只会看到他们流露在外的丑陋、怪异和无知,嘲笑和辱骂这些受限于各种因素而失去了正常成长期的年轻人。
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是因为“与众不同”,被群起而攻之就成为了一种奇特的“正确”。
唯有是在他们偶尔休假看到的一部电影里,看着曾经无比美丽的女明星,顶着同样的造型和人争辩自己为何成为这个样子——她不在乎他人的眼光,纯粹就是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怕在很多人看来,这些事根本就“不容于世”。
但是别人怎么看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吗?人生是为了自己而活的。
再加上这部电影的剧情,亦是一个农村女孩通过努力在歌唱比赛里获得成绩的故事——这种底层逆袭的经典套路至今仍然对特定群体有独特吸引力,让他们在观影时感同身受,继而发自内心地将这个角色形象代入自身,化作一个充满了美好记号的幻想。
虽然生活依然很苦,不过如果能拥有希望和幻想,他们就能继续走下去。
因此,在许多年后围脖网络大行其道,一众港星纷纷开通相关围脖号之后,就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那一代人在李思诗的微博下留言,感慨他们的青葱岁月,也感慨他们也许想回去也许不想回去、但却又深刻明白不论如何都始终无法回去的旧日时光。
“感谢你,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你就在我的身边;也感谢你,在我年华渐去的时候,你依然在我的心里……”
“‘李思诗’这三个字,不止是简单的一个人一场梦,而是许许多多人回去不了的青春年岁,那时我们都热爱着同一个人,毫无顾忌地挥霍着青春……”
“很难得有人能统一我全家上至八十下至八个月的审美,但偏偏她做到了——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我喜欢的模样她都拥有’吧?”
“谢谢你在我贫瘠的青春年华里,切切实实地给了我一场美梦,让我相信这个残忍的世界仍然还有美好的东西存在……”
那些年里的汗水和眼泪,堆积在工厂车间、宿舍里的青春年岁,全赖于这些精神寄托的存在,而感到安宁。
后来有人将此种齐齐回忆旧时的盛况,总结成了一段让人无比唏嘘感叹的话:九十年代的我们,在家里墙上贴着当红玉女李思诗的海报;千禧年代的他们,在企鹅空间里表白着另类个性的李思诗造型;而后来的你们,在回忆港风女神的复古浪潮席卷中,依然都还是避免不了同一个名字……
亦有人将李思诗比喻成那个风起云涌年代的一抹天际白月光,伴随着这迷惘时代的人们一路走来,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一个个美丽的模样,为所有心中仍然有梦的年轻人,在阴暗压抑的年月里构筑了一场永远不愿醒来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