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ad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缀画小说babelo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名家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门派。循名责实,按名定实。是从逻辑学上做了思维的规定性,是思考的基础。而其他门派仅仅是思考的结果。正是因为多数人放弃思考,不想思考,思考不通才会转而群殴名家。因为名家对于不懂的人来说,是思考的枷锁,从此思考就不自由了,不能想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更不能说完让人猜测,然后以结果好坏承认所说内容了。 名家让先秦诸子都黯然失色。如果先前翻译的柏拉图是泰西的思考先圣,那么讼师邓析就是华夏的思考先圣。 邓析这么厉害,可不代表短暂的名家就无其他执牛耳的人物了。 接下来就是平原君门客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离坚白》、《指物论》、《通变篇》了。 《白马非马》中,孔子后裔孔穿找公孙龙辩论,要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后拜师。公孙龙说我主要就是白马非马,不要这个拿什么教。拜师都是知识不如的来学习。你还没拜师就想教我做事,是觉得知识超过我了再来拜师吗?先教我再学我岂不滑稽?公孙龙还用了孔子的典故,楚王丢弓箭,说算了,反正是楚国的人得到了。孔子批评不应该说楚国人得到而是人得到了。孔子都将楚国人和人当两个概念。自然也表明楚人异于人。 白马非马,非乃不等于,不属于。谨慎用“是”字,在语言流变之中,种属概念会用“是”,完全相等会用“是”,“是”只是口语用词,极其容易混淆内涵与外延。当把非马翻译成不是马,立刻就会闹笑话。但当把非马翻译成不等于马才是恰到好处。通过故意的名词翻译的谬误来批驳名家是当时乃至后人的常用手段。 所以这里不得不配一个章节小问题也挂天涯知道阁的:“如何避免名词翻译谬误?”来拓展思维,并暗暗地为徐有知的《词典》一书带货。 公孙龙第二篇经典是《指物论》“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天下无指,物不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指与物,非指也” 看着这一大串东西,其实也能理解先秦诸子为何大骂名家了。及时语言经过前年发展,现在理解起来也相当困难。何况当时,汉字都没现在大明的一半多。又都是单音节词,当时诸子集体懵逼也很正常。 其文中,名是事物的代称,指是揭露事物内涵的概念。事物不是由共性表现出来的,但共性并不是具体事物本身。差异性决定了具体事物是具体自己,共性则决定属于其某个概念一类的根源。共性或者本质存在于具象之中,并不能脱离具象而独立存在。 前秦名家吃过最大的亏就是语言文字的发展并不足以充分展示其思想。可以想象,如果当时就有现在这么多字、词,这么充足的书稿而不是竹简,公孙龙本可以不必如此惜墨如金的。名家也必然更能得到当时读书人的理解。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飞行员牺牲后的灵魂之旅

飞行员牺牲后的灵魂之旅

招财金鼠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历史 连载 0万字
清末生活录

清末生活录

十月二半
清末生活录小说简介:不一样的清朝末年,不一样的京城人生,不一样的生活选择,确活出率性自我。不知这清末破船,能否依靠一张旧船票,到达理想的彼岸呢?
历史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