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长不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缀画小说babelo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可以赚,但是我永远不亏。”向山点了点头,“而且这支音乐确实让我大赚特赚啊。老迪不是科研人员,所以他说的只是个表面。”</br> 迪伯纳耸了耸肩,笑道:“那确实。要不老板你再讲解讲解?”</br> “‘模仿川井宪次先生的AI’其实不难制造。”向山说道:“那一百个乐评人真正的作用也不只是用来训练作曲AI。他们还会对作曲AI输出的结果做出评价,写下例如‘这首曲子某某部分不像川井宪次先生’的评价。而这些评价也会被记录下来——你猜是做什么的?”</br> 老迪点了点头,拿出了捧哏的态度:“也是……训练AI,对吧?”</br> “Bingo!我顺便训练了一批乐评AI。当然,这批AI的评价角度并不像人类这样多元——人类可以从‘风格’‘开创性’‘实验性’‘思想性’‘情感共鸣’之类的维度评价一首歌。他们的评价角度只有一个,那就是‘像不像川井宪次’。”</br> “每一个乐评AI只会从那一百个乐评人中的随机六十个里获取数据。只有一组可以获取全部一百个个乐评人的评价数据。还有一组则只会收获其他乐评AI的评价数据。”</br> “总之,项目推行到第二阶段呢,这些AI就会分出一组镜像,在另一个超级计算机里面组成一个闭环,AI创作,AI评价,AI给AI反馈。”</br> “两类AI给予彼此反馈,相互砥砺,最终抵达更高的层次。”</br> 陆轩宇有些楞:“我可以问一下……结果是什么吗?”</br> “作为一个自然人,只要你对川井先生的作品熟悉到一定程度,就基本无法把AI输出的乐曲和川井先生本人的乐曲区分开——除非你记得川井先生的所有音乐。”向山推了推智能眼镜,面有得色:“而不够熟悉川井先生的乐评人,反而有一部分能将AI输出的音乐区分开。比如说……嗯,那些AI太爱白噪音元素了,但目前并没有哪个人类音乐人把这一元素如此和谐的融入音乐之中。”</br> 祝心雨扶额:“啊——这完全就是你给的资料库的问题吧。那些AI根本没法理解‘白噪音和管弦乐对人类是两种声音’这一点。”</br> “类似的问题还有一些。但总结就是,如果从‘像不像川井先生’这个角度来做判断,那么就有极大的概率被忽悠过去。但如果跳出这个思维定势,先从‘是不是人’这个角度进行判断,可能会有一些收获。”</br> 陆轩宇有些晕:“这……川井先生也是‘人’,我是说,也在‘人类音乐家’的范畴内吧?”</br> “人类对‘是不是人’的判断是模糊的。如果你的大脑在专心判断‘这些音乐是否符合川井宪次风格’的话,那么‘使用白噪音’也有可能被你的大脑认为是川井先生的创造性尝试——而且那些白噪音是作为音乐的元素整体编进去的,又不明显!别强调了!”</br> 最后一句,向山是扭头对身后的祝心雨说的。</br> 陆轩宇点了点头:“那这个研究……到底哪里赚了?”</br> “我们最后检视机器的代码,试图找出‘使人们认为音乐有川井宪次个人风格’的参数。这个参数,就是所谓的‘作者性’吧。另外还有‘如何判断音乐像不像川井宪次个人风格’的参数。”向山道,“从上个世纪开始,人类就在尝试通过从无到有建立‘计算机认识世界的方法’,来反过来研究‘人类认识世界的路径’。”</br> “而其中相当重要又相当暧昧的一个方向,就是‘人类是如何认知其他人类’的。人啊,人毕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为什么会觉得其他人具有‘个性’呢?这个‘个性’又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呢?”</br> “我有个朋友就相信,决定人类个性的数据,其实非常小。人类意识中的庞大数据,大部分是‘共性’。如果使用合适的格式进行压缩的话……哎哟,不好意思,一下子说多了。”</br> 陆轩宇敬畏的

科幻灵异推荐阅读 More+
人在大专,带着学生开发可控核聚变!

人在大专,带着学生开发可控核聚变!

糖炒荔枝
说我大专人下人,我带领全班黑科技! 在这个本科满地走,大专不如狗的时代,齐言穿越了并且觉醒了“名师黑科技”系统。 绑定学生,就可以获取专属课题,可控核聚变,一纳米芯片技术,癌症特效药,J80战斗机……一项项逆天课题随齐言选择。 但是齐言却是一位大专老师,学生都是一些小黄毛,但是齐言并没有放弃,他带领30名大专生开始搞科研! 谁说大专生就不能搞科研了? 于是乎,专升本三个月之前,一项项逆天技术开始问
科幻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