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中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缀画小说babelo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翌日, 天光大放,周山恒才醒来。
他从前天边才泛鱼肚白时就起了,夏天还起得更早, 今日却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竟然辰时才起。
其实也不算晚,正是乡野市人朝食的时候, 但对于读书人来说,就不够勤勉了。
周山恒刚过了县尉主持的县试, 取得了届时参加州试的资格, 秋闱在九月, 现在已经是五月半,只差不足四月的时间。
他匆匆起来洗漱,做了汤饼, 又煮了粥, 将食物端进周母房里,叮嘱周二郎要好生照看母亲, 自己又草草解决了朝食, 这才踏出门去。
大澄人想要读书,一般只有三个地点, 一是家中,二是官学, 三则是山林寺庙。
第一种多是世家,书香门第,名门望族的家中自然藏书万卷, 可供家中子弟学习, 往往是父教其子, 兄教其弟。
第二种官学分为两类——
一类是朝廷办的学校, 统一由国子监领导,能入学念书的都是贵官员子弟,他们不用像周山恒这般经过县试、州试,只需通过官学内部的合格考试,就能够直接在京城参加省试。
第二类官学则是州县的地方学校,招收学子的名额很少,入学需得通过考试,能负担学费又少之又少,因此往往上州60人,中州50人,下州40人,上县40人,中县25人,下县20人,能接受官学教育的学子,在大澄里说是千里挑一也不为过。*
不论是朝廷官学还是州县官学,凡是官学内的学子,不需要经过县试州试,只要经过官学的卒业考试,都能够作为生员,直接参加京城春季的省试。
而像周山恒这种家徒四壁的布衣子弟,负担不起官学费用,往往是村塾启蒙,划粥断齑,以沙为纸,想要继续读书,唯有去山林中的寺庙道观里。
大澄的佛教和道教都相当兴盛,有充足的藏书可供阅读,不收学费,能随斋寄食,还有一些通儒硕学的高僧名道,乐意给学子答疑解惑。
因此对出身寒微的学子相当具有吸引力。
周山恒背着竹笈,这种书箱内部分层用来装书,上部还有凉篷,足以遮雨,旁边丫丫叉叉能够挂些巾帕一类的随身物品。
他几乎每日都往山上的惠福寺去,早出晚归,这种竹笈对于长途跋涉的读书人很方便。
因为每日背的物件都很多,他也没有意识到今日的竹笈比往日重上一些。
惠福寺的头陀每日拂晓都会敲着木鱼沿街报晓,有时也预报天气,周山恒穿过乡里的街巷,听闻百姓说今日又是晴明天气,不知道几时才有雨。
抵达山脚,顺着山道向上攀登。
惠福寺坐落之地在半山腰之上,山清水秀,树林阴翳,清凉袭人。
四周宁静,唯有佛音袅袅,山门外小沙弥清扫落叶,屋檐角上的青铜铃发出悠远的叮当响。
佛寺藏经楼内所有藏书都可供给读书人借读,不收取学费,因此,周山恒有时也帮佛寺抄写经书。
他在藏经楼里一坐就是一上午,回过神来,日头已经在正中。
在寺庙里读书,可以随斋寄食,随着僧人吃斋的时候,也能跟着吃一餐,不过僧人的饭食极其清淡,每日只吃晌午的一顿。
周山恒听闻敲了钟,便赶往斋堂。
只可惜,他去到的时候僧人们显然已经吃完饭了,斋堂凄清冷落。
往日都是吃饭前敲钟提醒的,不至于他来到的时候错过斋饭。
周山恒有些疑惑。
却见那个负责敲钟的小沙弥冲他做了个鬼脸,“叫你整日吃白饭!也不及时来!”
分明是小沙弥有意敲饭后钟。
对方看他不惯。
周山恒不语,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