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缀画小说babelo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后面他们还不知足,私下吞了不少地。而朱元璋建国初期是真缺人,加上他班底很缺文官人才,治国又跟打天下不同,不可能光靠武将。为了吸引文官人才,鼓励读书人出仕,朱元璋下令,出仕当官的可以减免一定数量的徭役赋税。洪武三年,朱元璋看科举选出的人质量实在太差,就是他缺人缺得眼干舌燥了,都勉强不了自己用一用那种差。所以洪武四年朱元璋就取消科举选人,让各地举荐才德品干好的实干人才,朝廷筛选,然后分配官职。另外朱元璋还建立国子学,让各地举荐优秀的读书人,放在国子学培养,而国子学也算是朱元璋用来培养人才的摇篮。
如今大明各处上任的官吏也有一些是从国子学出来的人了,可大明的官员,更多的还是那些在元朝也当过官,或是混得不错的地主豪强家族出身的人。
这些家族,经历过元朝,也熬过了战乱,依然盘踞在大明朝的大小地域。
所以官员们跟他朱元璋哭穷,哭待遇不好,朱元璋没一巴掌拍死他们,都觉得自己很仁慈了。
当然,像刘松这样出身清贫的官吏也有。
但朱元璋给的俸禄够养活一家人了,前提是……如果不养什么家仆,不养太多妾室,不和官场同僚人情往来,也不追求好一点的生活品质的话。
可这………真没几个官吏能做到。
大家私下里,为了改善生活,有时候也不得不小小的铤而走险一下。
总之,没出事前,人都是有侥幸心心理的嘛。当官的,还不是都为了过好日子。
刘松就属于少数能做到的那一边。
他家里人口也不多,老妻,刚成婚的儿子儿媳,还有出嫁的长女。
长女嫁到外地,如今刘松一家也就四口人,加上一个粗使婆子,一共需要养五口人。
按理来说,那点俸禄绰绰有余。
但很不幸的是,御史台这边找茬的御史太多了,有事要参,没事也要参,一些御史觉得笔墨纸砚贵,偶尔灵感闪过,胸中澎湃,他也会压抑着到御史台衙门才落笔写折子。
就是偶尔想写一篇文章了,那也要在衙门里写。御史台多的是像刘松这样清贫的人。
笔墨纸砚真的太贵了!
没想到,后面朱元璋嫌他们写的折子太多,浪费了他老朱的资源,于是御史台的笔墨纸砚供应一下子少了一半。于刘松等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雪上加霜。但现实的压力不能磨灭他们的热情,反而迎难而上。从那之后,大家写折子连草稿都不打了,有些要参的实在太多,纸墨不够,那就自费买。
再穷,也不能穷了纸墨。
用笔杆子参人,可是他们身为御史的天职。刘松能不穷嘛。
家里用在笔墨纸砚上的花销一下子多了一倍,那就只能从其它地方减了。
刘松吃的都是这条街上最便宜实惠,但能品尝一点肉汤味道的馄饨汤,没错,他吃的不是馄饨,而是馄饨汤。小贩老板看他是常客,又是官老爷,平日里还会给他舀两个小馄饨,不是小贩老板抠门啊,是刘松他不要啊。还是老板硬说上一碗多下了两个,刘松这才感谢地收下。
喝着鲜香十足,又便宜实惠的肉汤,配上他家里老妻亲手做的白面馍馍,一碗下去,肚儿也饱得差不多了。就是,刘松会在朝会结束后,先饿着肚子在御史台办公,午膳前一个时辰,他出来吃饭,吃完了顺便巡察一下应天府,看有没有不法不平的事,然后再去各部衙门转一转,查一查,如果没啥事就回御史台写折子,再就着免费茶水吃白面馍馍。
如此一天下来,也能撑到回家吃饭。
虽然家里的饭菜也很一般就是了,但总比冷馍馍好点。刘松正大口喝汤,胡子都粘上了葱花,可见吃得有多香,然后他咬馍馍的动作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