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缀画小说babelo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宝十年唐皇宫橘树结果一百五十颗,唐朝官僚上表祝贺,唐玄宗亲自下诏答贺,橘树结果被唐视为祥瑞。
橘树祥瑞只是气候变暖波动,在天宝三年时大唐就更改秋粮税制:每载庸调八月征...今延至九月三十日为限。
说明从天宝年间起,气候与唐初相比,粮食秋熟期提前了30天。
而橘树结果只是在持续冷天气中,短暂回暖次年气温有一路往下奔去。
到安史之乱爆发时,蜀中初霜竟提前54天,可见当时气候相当寒冷】
李隆基咬牙:他不信,他不信天象在他在位期间有变?
如果真有变岂不说明上帝不满他为君?
是的,在无数人看来,即便天目再怎么划分温带、热带、亚带,在他们眼中就是昊天上帝怒罚人间结果。
否则怎么解释气候有变天下就开始动乱?
什么科技、气流,他们不听!
太过强烈的反对想法,让房进又看到一条弹幕:有什么证据能证明唐朝变暖?
房进摸了摸头,他遇上扛精了?
想了想还是好生解释:【唐朝气温温暖的证据很多,如梅树的种植区域。
众所周知梅树主要生长在温带,在年均温15℃-23℃中长得最好,现在梅树大多栽培在南方,现在种植北方的是培育出的抗寒品种】
【从李百药、张九龄、唐太宗等人的诗句中可看出,长安宫苑种有梅树,什么‘梅香欲待歌前落,兰气发过酒上春’等等,皆能作为物候证据。
简单讲:长安栽种梅花,说明长安一带年均温度在15°以上,怎么不算暖期?】
李世民&李百药&张九龄等人:原来我等的诗句还有这用处?
不过朕/我做过这诗?
刚刚写下‘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诗’的卢藏:天幕说的梅香诗句怎么跟他写的一模一样?
不对,你们后人抽丝剥茧太过吧?
从朝廷政令推农耕时节,又从诗句推大唐气候?
他想得没错,大唐变暖证据之一,中叶前的唐诗咏寒者甚少,中叶后唐诗中咏雪者渐多,因此唐诗也是气候变迁佐证之一。
【到北宋时期苏轼在‘杏’诗中写道:‘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表明梅树种植已从关中开始转移。
转移到哪?
开封!】
【宋朝气候偏干,但是...】
赵匡胤&赵光义&赵?等宋帝齐齐一振:来了!
听到后人语气不明,宋朝君民心瞬间提起:他们宋朝怎么了?
黄河泛滥他们知道,但...其他应该还好吧?
忐忑间就听到神迹吐出答案:【自宋起各种天灾及衍生灾害多了起来】!
刘启(汉景帝)听到天幕在磨蹭什么江南开发,按不住性子把手中棋盘往地上一砸:“说农业农业,提什么孙吴?”
【寒冷气候使草原生态环境崩溃,游牧民族南下争夺生存地,而中原也因农业减产、战乱四起不断向南迁徙,于是慢北方一步的南方开始得到开发。
南方因地处山川沼泽居多,导致长江流域土质比黄河流域更加密实坚硬,农业开垦难度较大。
但长江流域的水系条件比黄河要好,水患少于北方,物产比较丰富,生存压力比北方少。
所以上古时代百越民众生活习性上不如北方有组织性,悍勇性,政治、社会相对松散,主要矛盾是各越部落冲突,因此南方宗族意识强于北方】
孙权嘀咕:难怪陆家那些士族如此难斗,原来是自古流传的习性。
他刚嘀咕完就听到神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