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衣锦还乡 (第3/4页)
从知识学到力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缀画小说babelo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个合起来基本上就占了大宋七成的食盐产量,
这七成之中,江淮占了四成以上,等于清理了两淮的盐,便相当于厘清了全国近一半的盐税。
实际虽说是两淮盐场,可实际上盐场全在淮南东路上,毕竟淮南西路是后世的安徽中部,湖北东北部以及河南东南部,那地方都是内陆地带,不是食盐的产区。
而盐商就更不用提了,这个时代后世鼎鼎有名的徽商都没正式崛起。
这两淮盐场就分布在淮南西路的通州(南通)、楚州(淮安)、泰州、海州(连云港)、涟水军(涟水)下辖盐场二十三个,一年产量可达三千三百多万公斤。
也因此,贩售淮盐的大盐商基本就集中在淮南西路的首府扬州,这便是李皓首先便要赶来扬州的原因。
当然除此之外,衣锦还乡也是一个目的,毕竟扬州也是李皓的基本盘。
李皓家在扬州的宅子,都还是买的盐商家的。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李皓的合作伙伴程始,这些年靠着香皂和肥皂的生意,可是挣的盆满钵满,在扬州商界的名头不小。
尤其是在这两年,借着李皓加官进爵的势头,凭借这层关系,在其他方面也是有所收获。
当然程始做的也是有分寸的,所以李皓才一直没有说什么。
不过,他既然借了李皓的光,那到了如今,也该是要用到程始的时候了。
正是有这层层的布置,李皓才有信心能把巡盐的差事办好。
当然也有可惜的,这次没把顾廷烨给带来,否则扬州白家本身就是大盐商,有他们领头再来清查就好办的多了。
就在晚上,李皓独自筹划这些的时候,便听到符登来报,说是盛紘找了过来,要商议如何清查盐税的事。
李皓有些好奇,盛纮能有高见,便让他进来了。
李皓问道:“叔父说要商议清查盐税的事,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只听盛紘回道:“朝廷每年流失的盐税之巨,贤侄应该是很清楚的。
那么多的盐若是没有官面上的支持,是绝对做不到的。
两淮盐商虽多在扬州,但实际牵连的却远不止扬州官员。
此事在汴京就涉及到的盐铁司、发运司、榷货务,在地方上又涉及到转运司及各地的地方官员,这趟事情可不好查。”
李皓知道盛紘肯定不会无的放失,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
便问道:“汴京的事情,不用我们操心,只要我们这边拿了证据,两位大相公和欧阳大学士在汴京就会直接拿人,绝不姑息。
至于扬州这边,叔父方面在这任过几年通叛,不知可有什么要教我的。”
盛紘说道:“我原先在扬州做通判的时候,其实大致也听过一些这方面的传闻。
两淮这边私盐的口子,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个是盐场,一个是运输,一个是盐引,其中运输的问题就出自转运司中,这也是当初我在汴京中为何提醒你的原因。”
听到这话,李皓正好问道:“请叔父明言,这转运司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盛紘解释道:“我曾有听闻,其实从盐场运出的盐,在开始转运之前,便会被人扣下一部分直接交给商人出售。”
李皓疑惑道:“这不对吧,这个盐在运输之前肯定也是有称重的,扣下一部分这重量不对吧。”
盛纮听后又接着解释道:“对吧,重量不对怎么呢,那就往里面加东西呗。
于是便有人负责在食盐中掺杂泥沙等杂质,以确保重量无误。
这中间从通州、泰州、楚州的盐场把盐运至真州,再从真州运至江、浙、荆、湖等地,这一路上的纲吏舟卒,想从中插手的话,机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