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寻宝之旅 (第2/4页)
镶黄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缀画小说babelo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度相当热情。
厂长听了他们的特殊需求,也丝毫不怕麻烦,满应满许。
甚至马上就让人叫来技术科的骨干和车间正在干活的一位老师傅,与宁卫民他们探讨起制作细节来了。
为什么这么积极啊?
嗨,其实说破了,真的怪可怜啊。
不为别的,就为了能挣点钱,好给工人发点奖金啊。
敢情京城证章厂最辉煌的时候,其实是政治挂帅的年代。
如今早已今非昔比,日落西山了。
五十年代的时候,证章厂做中苏友好纪念章、十大元帅勋章,各大厂的厂徽等。
六十年代起,证章厂又开始做各种单位委托制作的“像章”,活动纪念章。
过去这个厂里一共好几百人哪,活儿多得简直都干不完。
还净是关系户托人,想尽办法插队加塞安排业务的。
可到了七十年代,说不行就不行了。
一方面是为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制止像章无度泛滥。
从六九年起,中央就下令叫停了所有“像章”制造。
好些下了订单的单位都因为怕担“限制令”的责任。
根本不敢接收他们制作完成的产品,索性直接不认账了。
另一方面是各种徽章也不流行了。
许多大厂都停止了厂徽的制作,各个机关单位,也不做纪念徽章了。
就连大街上愿意佩戴“像章”的人也越来越少。
所以这就造成了证章厂的业务一下子迅速缩减啊。
就连他们已经做出来的各种成品,也因为流行退潮卖不出去,大批量的积压在库里了。
那想想看吧,这对厂里的运转会造成多大影响?
得亏计划经济体制,赔了赚了都是国家的事儿啊。
否则就冲行情突然遭遇政策风险,这么些单位都“不讲武德”,证章厂就够破产的过儿了。
至于积压品,当初轻工局原本说是想找个兄弟单位,按原材料买走处理掉的。
可后来那个兄弟单位又反悔了,说是顾忌政治影响,这样特殊的东西不好随意处置。
结果最后越拖越完,到现在,连物资公司都不再对像章感兴趣了。
人家同样有特殊性的顾虑啊。
而且还嫌弃各种像章材质不一,处理起来麻烦呢。
所以如今,证章厂也就指着各个中学的校徽业务充当主要营收来源了。
虽然近年来,还增添了为旅游景点做点机制的景泰蓝纪念章的业务。
可惜这个新业务的产品太糙,不比手工精美,卖的不好。
像宁卫民他们送来的这笔业务,现今就算难得的大活儿了。
好不容易遇见了,证章厂还不积极吗?
说白了,证章厂是完全把宁卫民和乔万林当成了他们穷途末路时的“扶贫款”,自然感激满满啊。
要不说上赶着不是买卖呢?
证章厂的人从上到下都没什么心眼,看见有活儿就高兴。
连厂长在内,有一个算一个,是问什么说什么。
不问他们的,自己还往外掏呢。
可问题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宁卫民是什么人?
这家伙脑子里永远打着算盘,还长了个能闻见好处的鼻子。
一知道证章厂积压了大批“像章”就动了心思。
他哪儿能错过这样的好事儿?
活儿谈得差不多了,他也不说签合同,非要吊人家胃口一下。
提出去先去库房里看看那些积压的像章,结果这一看还真被惊着了。
一间二十平米左右的库房,差不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