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缀画小说babelo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诸葛瑾铺垫够了自己的知识来源、以免对方起疑后,

总算能大大方方拿出自己的第一条进补方案:

“先考当年与崔寔交流的笔记里,就曾记录:早年游历吴会时,见江东可越冬种植芥菜,稻禾秋收后下种芥籽,开春便可采食。

但两淮及更北方,便不见人种。一来北麦南稻,宿麦(冬小麦)需与芥菜争地,二来北方严寒,芥苗越冬易冻死。

先考还嫌道听途说、纸上所得终觉浅,绝知其事要躬行,后来让庄客在琅琊试种过,还反复数年实验,调整水肥、时令。

最后竟发现,若按南方收割稻禾的正常时节下种,芥苗果然会被严冬冻死;但若提前一月下种芥子,则寒冬来临时芥苗已足够强壮,竟能扛过严寒。

我军如今身处淮南之地,虽不比江东温润,可也比琅琊暖和一些。以常理度之,只需比江东提早半月下种冬芥,便可保入冬时菜苗够壮。如此,来年春荒时还能有些新鲜收获的叶菜,给士卒们缓解粮食不足之患。”

诸葛瑾这番见识,当然不是跟诸葛珪学的,而是他前世爱读书,兴趣广泛,看过诸如《食日谈》之类的有趣科普读物,又听了一些B站抖音的历史科普博主掰扯。

后世网上研究“哪些农作物是哪个朝代才传入中国的,古人什么时候才学会种某某某”之类话题的人,简直不要太多,都快成显学了,至于美洲作物吹更是一抓一大把。

他提到的汉朝的芥菜,介于后世的青菜和油菜之间,直接理解成青菜也无伤大雅。

当时还没有菜籽榨油,所以芥菜并未分化育种出专门吃叶子的青菜、榨油的油菜、做榨菜的大头菜。汉朝的芥菜各个器官发育得比较平均中庸,反正吃的时候全部吃下去就行了。

但不管诸葛瑾哪儿看来的,反正诸葛珪已过世七年,不可能求证。

刘备听他侃侃而论、纸上谈农,一时有些惊喜,又有些拿不准。

惊的是诸葛家果然深不可测,而且深的关键不在于结论,是在于诸葛瑾描述出来的他家的治学方式——

他们竟然能想到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做对照实验。

比如诸葛珪当年明知琅琊天气冷,估计冬芥种不活是因为入冬时幼苗不够壮。那就勤勤恳恳设置很多实验对照组,很早就开始下种,然后每隔几天再种几颗,最后统计各批次种植时间的生长结果,得出“最晚哪一天下种的还能活,把日期记录下来”。

这种系统精确的生物对照组实验,是古人不可能想到的,他们最多观察总结一下日常经验就不错了。但不会主动、严密的实验设计、穷尽涵盖各类对照变量。

刘备虽然不知道越冬芥菜在广陵郡地面上能不能种活、现在种来不来得及,

但他非常识货,已经看出诸葛瑾这个思路如果能推而广之,拿来给其他粮食、蔬菜也做大范围对照组实验,肯定能挖出很多成果、发现很多新的可能性,最终是泽及全天下百姓的。

农业进步并不需要非得发现什么新物种,对已有物种的特性进行科学的压力测试、测出其极限,然后优化管理,想想看能不能搭配套种出新的生产模式、再形成经验著书推广,这一样是功德无量的。

没想到,今天子瑜提出了君贡先生晚年的一条实验经验,竟是为了缓解广陵的粮荒……

刘备叹息感恩了许久,这才说:“今年广陵春耕本就受去年笮融破坏影响,后来还被战乱波及误了一些农时,很多地皮闲置无人种稻,拿来直接提前种芥菜,倒也算略有小补。

不过要是将来春耕种稻的农时完全正常,还能够在收割后补种冬芥么?不是说两者的生长期要重叠半月?会不会来不及等到芥苗壮实,就被严寒冻死?”

这个问题其实不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小兵哥
称霸非洲十几年的骨灰级雇佣兵龙战,一夕之间穿越美剧《海豹突击队》成了最强海兵。 这才只是开始! 边境偶遇特种兵庄严、招个送货工人叫冷锋、猎人学院高薪请做教官、与爱狗狂魔基努里维斯一起暴虐黑帮、索马里黑鹰事件一战成名…… 各种熟悉的影视剧剧情一幕接一幕惊现,龙战迎接一个一个挑战,踏上了属于他的传奇之路。
历史 连载 0万字
恶毒美人被大佬们狠狠惩治了

恶毒美人被大佬们狠狠惩治了

星云特调
假少爷裴宁谕弄死裴家真少爷的那天,以为自己鸠占鹊巢得来的位置会永远稳固。哄骗住兄长、清扫当年知道真相的旧仆、与贵族omega联姻……他居心叵测、算计重重地巩固着自己的地位。 几乎算无遗策。只是,裴宁谕没想到他居然会在众目睽睽下分化为beta。在帝国,财富与资源被alpha垄断,omega依赖信息素匹配度得到alpha的宠爱。而上流社会中beta的作用就是,去替代alpha精心呵护的omega爱人来
历史 连载 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