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 第二百六十二章知行合一,去种田吧

第二百六十二章知行合一,去种田吧(1 / 2)

郭守敬听完朱高煜的判决,脸色一下子就苍白如纸,双腿一软,瘫在原地。

大殿上却没有人同情他的遭遇,都是冷眼看着他的下场。

敢如此跳出来跟皇太孙作对,一门心思袒护贪官污吏,流放海南,便宜他了!

朱高煜不理会这几个‘死人’,目光一转,看向大殿上的诸位大儒。

对这些人,要怎么处置,却不是轻易决断。

虽说这一次,他当着满天下的面,揭露了贪官的丑恶嘴脸,将儒家众人的颜面也给打到地下。

但毕竟儒门的根基早已立定千百年,想要一下子废除,必然天下大乱。

后世光绪皇帝,被西方列强打醒了,知道儒家屁用没有,主动去废除科举。

结果真正的作用没有,反而让原本站在满清一边的读书人,全部愤恨无比,转身投敌。

朱高煜可不会干这样的蠢事!

他虽然有废儒之心,但不会这么急切行事。

屠圣,先打压的也是儒家的神圣性,不是要一杆子将儒家打死。

“大儒们,你们看过今天的事,有何感想啊?”

“还认为读圣贤书就是对的,什么都可以靠圣人之言解决吗?”

面对这群大儒,朱

高煜也只能言语教训,不能喊打喊杀。

大儒们一时无言,但想要让他们承认读圣贤书有错,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皇太孙殿下!”

“圣贤之言,是通达大道的至理!”

“是我等才疏学浅,未能理解圣贤之意,才有今日之过!”

“我等愿回家闭门读书,精研学问……”

朱高煜听到这里,不满的挥手打断他们。

“到现在,你们还认为是书没读好?”

“我看,你们是书读得太多,把脑子都读木了!”

“孔孟圣贤的大道理,不是让你们用来在朝堂上满口大辞,夸夸其谈的!”

“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大儒们听到‘知行合一’这几个字,俱都浑身一震,满是不可置信的抬起头。

这样蕴含深意的大道理,怎么可是是皇太孙这个不读书的人说出来的!

能有如此体悟的,不应该是一代儒门亚圣吗!

“殿下,何谓知行合一?还请殿下详叙!”

“若能让我等儒门有所突破,吾等定奉殿下为儒门之首!”

大儒们听到知行合一之后,一个个都激动得不成样子。

他们敏感的知道,这似乎是未来儒家的新方向。

春秋时传承到现在,儒家的路子,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越来越腐朽凝固。不仅是外人看儒生,骂一句腐儒。

就连大儒们自己,有时候也忍不住怀疑自己,学了这么多年儒,到底学了个什么东西!

似乎他们按照圣贤之言行事,这天下从古到今也没什么改变啊。

圣人所言的三代之治,到底如何才能实现?

朱高煜却根本懒得跟这一群老家伙辩经,他直接大手一挥,下令赶人。

“知行合一,就是字面意思!”

“你们想要理解,别人怎么说都是没用的,不如你们自己亲身去看,亲身去体会!”

“正好,这些农户百姓,也要回家乡。”

“你们不妨一起,跟着他们到田间地头,去看看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去学一学麻布是怎么纺织的,去体会朝廷政令,是怎么影响百姓生活的。”

“等你们理解了这些,才会真正懂得知行合一的意义,才能将自己所学的圣贤之书,学以致用!”

朱高煜对大儒们的态度很简单,既然你们喜欢说大话,然后打也打不得,杀也杀不得。

那就都送到农村乡下去,好好劳动改造!

儒生的各种坏习惯,纯属不干

实事,给惯出来的。

朱高煜必须得去去他们的臭脾性,才可决定是否有必要继续留下。

“去百姓家里,亲身体验种田耕织?”

大儒们对朱高煜提出的这个要求,先是不满不屑,但正要反驳,却又忽然住口。

仔细一想,还真挑不出什么错来。

就算是上古圣贤,也没有鄙视劳动的,甚至还有一日不耕不得食的说法。

至于乡下贫苦,就更不算什么了。

孔圣都说:一箪食,一豆羹,回也不改其乐!

他们这些饱读圣贤书的大儒,不可能在这方面被人挑出马脚。

“我等,就听皇太孙殿下一回!”

“亲身耕种,亲自纺织,看看能否知行合一!”

“等我悟通道理,再来与太孙殿下论道!”

大儒们集体告退,一方面是觉得,要亲身去体验一下,是否真的能够知行合一,另一方面,这样也是一个体面的退场。

大儒们一走,礼部侍郎郭守敬等人也都处置了,这件由贪官引起的风波,终于彻底告一段落。

当朝会散去后,金陵城,乃至整个大明,都掀起一阵热烈的讨论。

大家对于贪官该杀,彻底达成一致。

朱高煜在民间的名

声,也更上一层楼。

……

朱府。

朱高煜和朱元璋在桌前对坐,笑呵呵的听着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的禀报。

“启禀陛下,太孙殿下!”

“那些大儒已经在锦衣卫的护

最新小说: 满朝奸臣,你要我当千古一帝 朕真的不务正业 西川欲晓1909 换亲后,表姑娘被侯府全家宠翻了 五胡明月 法兰西1794 九州烽烟记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极品太子:我爬出棺材,征服天下 穿越林冲妻弟之剑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