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书院 > 历史军事 > 中医临床用药指南1 > 第18章,胆道蛔虫症,外科。

第18章,胆道蛔虫症,外科。(1 / 1)

胆道蛔虫症,是由于肠道里的蛔虫,钻进胆道而引起的疾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

蛔虫通常寄生于小肠中、下段,可因寄生环境变化,如饥饿、发热、胃酸度降低、驱虫不当、妊娠、胃肠功能紊乱等而窜动,上行达十二指肠,

加以蛔虫有钻孔习性,即窜入胆道,引起胆总管口括约肌阵发性痉挛,临床上呈阵发性,强烈绞痛。

本病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偏右方,阵发性钻顶样剧痛,难以忍受,病人常弯腰捧腹,辗转不安,大汗淋漓,极为痛苦,可伴有右肩、背部牵涉痛。

恶心、呕吐常较频繁而剧烈,吐出物多为胃液和胆汁,有时吐出蛔虫。早期多无发热和黄疸,合并胆道感染即呈寒战、高热,并可出现黄疸。

体征,剑突下方偏右,有深在压痛,但无反跳痛和肌紧张。并发胆道感染时,有腹肌紧张,明显压痛、黄疸、肝肿大、胆囊肿大触痛等。

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多有增加。粪便多可找到蛔虫卵。

2,X线检查,静脉胆道造影可显示,胆总管内虫体阴影,锁剂检查可能见到,十二指肠内有条索状之虫影。

3,B超检查,有时可显示总胆管内,有线状强回声区,无声影,典型者可见到蛔虫假体腔中的无回声暗带。

。。。。。

方1

药物组成,乌梅20克,白芍20克,黄芩10克,黄柏10 克,木香10克,厚朴10克。

*胆道蛔虫症,加槟榔;

*胆石症,加金钱草;

*炎症明显者,加连翘、地丁;

*呕恶者,加制半夏、生姜;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

*老年便秘,加当归、麻子仁;

*肝气郁结,加香附、柴胡。

适应证,胆道蛔虫症,胆石症。

用法,水煎服,4~5小时1剂,每日1剂。

。。。。。

方2

药物组成,乌梅15克,生山楂15克,槟榔15克,细辛3 克,干姜1.5克,川椒6克,黄柏6克,苦楝皮9克。

*发热,加葛根6克;

*便秘,加大黄6克。

适应证,胆道蛔虫症。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对匀。

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

方3

药物组成,黄连2克,花椒5克,乌梅花10克,使君肉10克,鹤虱10克,生大黄10克。

*大便稀,去大黄;

*体虚,加党参;

*皮肤发黄,加茵陈、焦山栀;

*阳虚,加肉桂、附子。

适应证,胆道蛔虫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至100~300毫升,频服。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油腻、甘味之品。

。。。。。

方4

药物组成,柴胡6克,黄芩6克,枳实6克,制半夏6克,白芍6克,川楝子6克,元胡6克,大黄4克,生姜3片,大枣5枚。

适应证,胆道蛔虫死亡后尸阻胆道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3天为1个疗程。

。。。。。

方5

药物组成,乌梅15克,川椒6克,细辛3克,枳壳15克,郁金15克,白芍30克,苦楝皮30克,焦槟榔15克,生大黄(后下)9克。

适应证,突发性胃脘部顶钻样疼痛,痛引肩背,时发时止,痛时辗转不安,甚则汗出肢厥,恶心呕吐,或见吐蛔,缓解时如同常人,舌质谈,苔薄白,脉弦紧。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最新小说: 穿越林冲妻弟之剑上梁山 回府后,世子妃马甲快藏不住了! 换亲后,表姑娘被侯府全家宠翻了 极品太子:我爬出棺材,征服天下 法兰西1794 五胡明月 封地躺平就涨兵,女帝求我别造反 谢总轻点宠,恶毒女配真没撩你 满朝奸臣,你要我当千古一帝 西川欲晓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