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放洋血 (第3/4页)
镶黄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缀画小说babelor.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钱,卖给国人强多了嘛。
正因为这样,国家不许经营旧货的规定,对宁卫民也就不是事儿了。
因为就连民国的玩意,他都舍不得卖给洋人。
他一定会自己先过过眼才往外摆。
以保证自己这儿卖出去的东西都是新的,绝对不会让外国人捡了漏去。
再加上斋宫又是他的地盘,根本也不会有什么工商税务来这儿查他。
不知道的人,甚至会把他开的商店当成天坛公园的国营旅游品商店呢。
怎么想,都绝对的安全,没漏子。
至于经营场所,那完全就是现成的。
别忘了,斋宫的太监的值守房一共分为南北两端。
北房五间宁卫民用来当办公室和职工休息室了,南房五间过去一直就闲置着。
孙五福来了之后住了一间。
其他的四间,按实际需要来看,正好两间当库房,两间开商店。
这么一来,就连斋宫原本经营的那些艺术雕塑、绢人和工艺品也能摆进来一起卖。
等于原有商品的营业面积还扩大了呢。
再合适不过了。
唯一需要准备的,也就是简单装装修,准备下货柜、货架什么的而已。
宁卫民说干就干,大概是4月23日时候,他找人兴起了土木。
结果也就一礼拜的工夫,到了4月29日就完工了。
五一的时候,经过一两天的打扫和铺陈,新店铺正好开业。
为什么这么利索,是因为宁卫民做的装修项目简单。
实际上除了铺个木地板,牵几条电线之外,他就是在墙上和天顶上装些吊灯而已,连墙壁都没刷。
也是巧了,这不正赶上马克西姆餐厅也在装修吗?
许多国内没有的材料和用品都得从国外进口,而且有些东西运过来才发现尺寸有点不合适。
比如两个蒂凡尼的彩色吊灯,和一些彩色玻璃窗什么的。
就都便宜宁卫民了,他也就掏了个成本钱,就从宋华桂的手里要过来,全放在他的店铺里了。
还别说,效果是出奇好。
西洋古典的内部装修风格,配着咱们的传统建筑,俨然一副民国文艺范儿。
简直中西合璧,相应生辉,无论国人还是外国人看着都亲切,又都有新鲜感。
尤其是马克西姆餐厅用的全是高级货,宁卫民搬回来的那些装饰再加上屋里装了木地板。
直接提升了室内环境的档次,连带着原本不怎么上档次的产品,看着都高级了不少。
就那些物件被那明晃晃,各色的灯光一打。
怎么看怎么像艺术品,招人得很呢。
事实也证明,外国人确实吃这套啊。
开业的当天,别看商店连名字都没有。
可买卖那叫一火,除了各色雕塑、绢人、锦匣、草编昆虫卖出了不少。
宁卫民的那些原本不好处理的垃圾玩意,居然也卖出去了三十多件儿。
而且件件还不便宜呢。
受益于信息不对等,环境气氛的衬托,和那些姑娘的微笑推销,最少也能卖个十块二十块外汇券。
说真的,要不是亲眼所见,连宁卫民自己都不会相信。
外国人居然能傻到,那么心甘情愿,用远超原价的价钱买这些二手日用品的地步。
被坑狠了还美得屁颠颠的。
就比如孙五福头一天收回来那个暖手的汤婆子,居然卖了七十。
这东西虽然已经停产了,可商店里用心找,还是能找到的。
新的也就二十五六块而已。
一个景德镇六十年